近日,由原子能院主導建設的量子放射性計量實驗室,以及電離輻射計量級設備“一線多用”產研平臺正式竣工并投入運行,填補了國內低溫量子磁量熱計領域的空白,標志著我國量子放射性計量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作為國家原子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平臺建成運行對我國電離輻射計量領域乃至高端儀器產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為我國計量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量子放射性計量實驗室:精密測量技術賦能新范式
在以量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浪潮中,量子精密測量技術憑借其超高靈敏度與精準度,引領著計量領域的技術革新。其中,可提供更高能量分辨率的低溫量子磁量熱計,已成為電離輻射計量領域的前沿突破方向。此次建成的量子放射性計量實驗室就采用最新的量子精密測量技術。
該實驗室是國內首個基于磁量熱原理實現低能γ射線單光子脈沖探測的創新平臺,能夠將γ射線的分辨率提升至百電子伏特(eV)量級,顯著增強了關鍵核素的分析能力,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較傳統技術實現較大提升。同時,團隊自主創新研發出量子磁量熱傳感器芯片等部件組件,實現了國內磁量熱原理信號探測零的突破,擺脫了對國際產品的依賴。

量子放射性計量實驗室

量子磁量熱傳感器芯片
實驗室還配備了國際先進的稀釋制冷機,空載最低溫度可達10mK(毫開爾文),接近絕對零度。在這種極低溫下,量子效應會更加明顯;搭配全流程測試支持設備,實驗室可實施極低溫量子微量熱器件測試,為量子磁量熱計量技術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依托實驗室的先進設備,核技術綜合研究所團隊將持續開展多像素磁量熱技術、量子成像技術等研究,實現精密傳感測量,以期在輻射計量領域建立量子計量標準體系,為核能、醫學物理、基礎科學研究發展等奠定可靠基礎。
“一線多用”產研平臺: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
為著力破解高端儀器“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原子能院以“契合計量級高精度智能化設備研發及生產全維度需求”為核心,打造出集創新研發、精密制造、嚴格驗證與可靠保障于一體的電離輻射計量級設備“一線多用”產研平臺。
平臺主要包括四大功能區域,構建起從物料存儲、部件裝配到產品測試的完整鏈條,形成覆蓋“設計-開發-制作-裝配-測試-優化”的完整閉環體系。該平臺進一步打破了研產壁壘,使創新成果能夠更快轉化為成熟產品;提升了計量級設備核心部件的一致性與穩定性,筑牢品質根基,確保滿足高端應用需求;具備小批量生產制造能力,可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運行中積累的各類指標數據可助力技術持續優化,賦能產業升級。
目前,核技術綜合研究所團隊已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產品矩陣,涵蓋計量標準器、高精度智能化輻射探測設備、核醫學與放射醫學質控設備等,充分滿足核工業、核醫學診療以及工業應用等領域的計量和高精度測量多樣化需求,部分設備已在多個單位投入應用。

電離輻射計量級設備“一線多用”產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