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第59期“CNEA國際天然鈾價格預測指數(2025年10月)”。
一、短期-月度現貨價格預測指數(月度更新)

上期預測結論是:9-10月,在美聯儲降息、供應端調整等事件推動下,市場參與者或持續活躍,現貨價格將溫和上漲;11月,市場逐漸步入傳統交易淡季,在消化上述事件的利好預期后,現貨價格可能沖高回落,預計現貨價格波動區間為68-78美元/磅。假設未來不發生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基于URC的短期ARIMA模型,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將上漲后小幅回落。
9月市場復盤:9月,現貨價格呈現顯著上漲趨勢,月度成交量攀升至全年最高。9月上旬,市場整體保持平穩,現貨價格在75-76美元/磅附近小幅波動。9月中旬開始,隨著美聯儲降息釋放流動性,疊加美國考慮擴大天然鈾戰略儲備、英美兩國達成核能新合作等消息刺激下,市場現貨需求激增,投資基金等市場參與者持續擴大天然鈾采購,其中SPUT采購超過1300tU,現貨價格快速沖高,漲幅超過8美元/磅。9月底,現貨價格收于82.00美元/磅。
展望未來,影響未來3個月(2025.10—2025.12)現貨價格的因素包括:
投資基金動作——常態化融資并采購。近期,SPUT投資基金正在持續融資并采購現貨,據估算其當前持有現金可支持采購約300tU;Yellow Cake融資1.75億美元,將用于從哈原工及現貨市場采購天然鈾。未來數月,在融資環境逐漸改善的預期下,SPUT投資基金作為行業中的重要投資標的,將維持常態化融資,持續采購現貨。
核電業主動作——適度補充庫存。WNA年度會議召開后,市場對中長期供需存在缺口的共識進一步增強,包括核電業主在內的市場參與者需求持續升溫。考慮到當前現貨價格水平已漲至年內高位,且業主傾向通過長貿鎖定未來需求,對現貨的需求并不迫切,預計將等待價格回調時適度補充庫存,對現行價格水平僅起支撐作用。
貿易商動作——預計活躍度呈下降趨勢。在近期需求、政策端消息利好下,貿易商持續活躍在現貨市場。未來數月,貿易商為確保有足夠庫存向投資基金、核電業主等客戶銷售,可能擇機進入市場采購,但按慣例,臨近年底將步入交易淡季,預計貿易商活躍度將呈現下降趨勢。
本期預測結論是:綜上,10-11月,預計在需求端支撐下,現貨價格將維持高位,12月,隨著市場步入傳統交易淡季,現貨價格可能有所回調,預計價格波動區間為73-83美元/磅。假設未來不發生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基于URC的短期凈指標值模型,預計未來3個月現貨價格將先漲后降。
二、中長期-年度現貨、長期價格預測指數(季度更新)
根據模型定量測算,未來5-10年現貨、長期價格將保持上行態勢,基于URC自主研發的供需成本模型,本期小幅調增了現貨、長期價格指數。
總體上看,中長期天然鈾市場供需偏緊格局進一步強化,在此共識下,預計長期價格將保持緩慢上行態勢,現貨價格將震蕩上漲。
需求方面,全球核電增長延續樂觀預期。今年以來,中、美、法、英、韓等主要核電國家正通過多種舉措積極兌現核電增長目標,如建設新核電機組、舊機組重啟或延壽等。同時,一些新興核電國家正加速推進首臺核電機組落地,如哈薩克斯坦首座核電站已在今年8月開工。根據WNA在參考場景下的預測,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將在2040年達到746GW,同比上一版預測(686GW)調增約9%,其中小堆規模預計增加40%。此外,美國近期正在考慮增加天然鈾戰略儲備,一定程度上也將利好未來市場釋放更多需求。
供應方面,中長期增量持續不足。短期內礦山供應可以基本匹配需求,但在2030年后將出現明顯缺口,WNA呼吁各方擴大對新項目的投資。根據國際咨詢機構預測,未來全球礦山產量將緩慢上漲,至2030年附近達峰后迅速下降,整體呈現逐年增長后回落的趨勢。中長期看,部分在產礦山提產、個別新項目上線,同時部分礦山退役,整體供應增速難以匹配需求預期。根據我方測算,市場供需缺口將從2030年起出現,并快速擴大至2035年的4萬tU/年。因此,供應端仍需更高鈾價及更多投資推動新增產能接續。
成本方面,承受較大上行壓力。在產礦山方面,部分已逐步進入開采中后期,在穩產、提產壓力下,所需配套原材料、設備等資源增加,疊加通脹、地緣變化等影響,生產成本有所提高;此外,哈薩克斯坦自2025年起實行更高的鈾礦開采稅率,后續稅率也將與產量與鈾價正向掛鉤,礦山成本端承壓。新增項目方面,開發門檻相較過去大幅提升,缺乏低成本優質項目,預計未來新項目的生產成本將高于現有存量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