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在廣東湛江召開的“2025年(第八屆)核能公眾溝通交流大會”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正式發布核電工業美學核心成果——核電工業美學理論體系、核電工業美學圖像志《成為大地》及《核電廠工業美學設計導則》團體標準(T/CNEA 254-2025)。這是我國核電行業在工業美學領域的首次系統性探索,標志著中國核電邁向“功能與美學融合”的新階段。

一、核心成果:理論、圖像與標準的系統整合
此次發布的核心成果涵蓋工業美學理論體系、視覺表達與設計實踐三大層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學賦能核電工程的新范式。
核電工業美學理論體系——奠定工業美學核電哲學基礎
該理論體系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荊玉成、陳海華擔任正、副組長。歷時30個月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核電工業美學的九個維度,包括大地之美、系統之美、模塊之美、技術之美、人文之美、環境之美、秩序之美、溝通之美與產業之美。該理論體系融合哲學、人文與社會學視角,重新定義了核電站與自然、社會、員工之間的關系,為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

《成為大地》圖像志——以圖像敘事重塑核電美學表達
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王龍介紹,作為理論體系的視覺延伸,《成為大地》從6000余張圖像中精選500幅200組,以史學、符號學與美學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統呈現核電工程中所蘊含的工業美學理念。通過數據分類法與智能圖像識別等工具篩選,完成這一開創性圖像志的編撰。該書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面向公眾的美學溝通媒介。


《核電廠工業美學設計導則》——全生命周期美學設計指南
該導則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陳海華牽頭,聯合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國核示范電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華能霞浦核電有限公司、中電投廣西核電有限公司共同編制,應用范圍覆蓋核電廠從選址、規劃、設計、建造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導則明確提出六大設計方向,包括生態環境設計、安全文化設計、社會創新設計、空間藝術設計、人本主義設計和品牌視覺設計,將美學理念轉化為可實施的設計語言與服務路徑。


二、研究背景:從概念提出到系統實踐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郭宏波介紹了兩項成果的起源,2023年初,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牽頭組建專項課題組,系統開展工業美學研究。歷經30個月,先后完成理論體系構建、圖像志編撰及設計導則編制工作。導則發布后,四大核電集團積極響應,推薦中核江蘇核電、中廣核蒼南核電、國家電投白龍核電和華能霞浦核電作為首批試點單位,通過實踐總結典型案例,為行業推廣提供經驗支持。
三、現實意義:建設“精神電站”,賦能公眾溝通
核電工業美學不僅是對外在形象的提升,更是對核電工業內在文化的重構。正如工業美學課題組組長荊玉成所指出的:“我們不僅要建造‘物質電站’,更要建設‘精神電站’。”美學設計通過緩解工業設施的壓迫感、增強員工歸屬感、提升公眾認同感,為核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人文動力。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王炳華指出,核心成果耳目一新,大家做了許多原創性工作,核電工業美學理論深刻系統,圖像志表達精準新穎,導則實踐性強。工業美學賦能核電站,打造物質電站、美學電站、精神電站,是全新事物、全新概念、全新思維。未來,應將工業美學全面納入核電工程設計體系,使其成為設計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次成果的發布,是中國核能行業推動核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舉措。